碳素余热锅炉主要有碳素回转窑余热锅炉和罐式碳素余热锅炉两大系列自然循环水管余热锅炉。本炉型获得三项国家专利:ZL03215147.0和ZL200620030036.5和ZL200820148479.3,采用立式倒II型结构,其炉型结构布置新颖,性能先进,全国首创。
碳素余热锅炉主要有碳素回转窑余热锅炉和罐式碳素余热锅炉两大系列自然循环水管余热锅炉。本炉型获得三项国家专利:ZL03215147.0和ZL200620030036.5和ZL200820148479.3,采用立式倒II型结构,其炉型结构布置新颖,性能先进,全国首创。
利用碳素窑产生的高温烟气进行余热发电,这在国内碳素行业是首创,不仅为大容量的碳素窑的余热利用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填补了国内的一项空白,也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1、碳素窑余热锅炉是采用立式布置,各部件结构紧凑,同传统碳素窑余热锅炉相比,占地面积小,节省土建投资;结构新颖,性能优越;为国内领先水平,是碳素余热锅炉发展新的里程碑。
2、本炉采用钢管式省煤器,该省煤器机械强度高,抗冲击(由于余热锅炉的烟气波动大,易造成省煤器给水汽化产生冲击),负荷适应性强,系统布置及操作容易。
3、锅炉采用膜式水冷壁结构,传热效率高,密封性能好,解决了传统锅炉漏风量大,散热损失高,系统能耗高等缺点。
4、锅炉采用惯性分离原理实现炉内两级气、固分离,解决了传统锅炉仅靠飞灰自然沉降,除尘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等缺点。
5、锅炉配置具有专利技术的全自动声波吹灰器,有效降低了飞灰对锅炉受热面的污染,从而最大限度的延长锅炉寿命,保证锅炉效率,解决了传统锅炉靠振打清灰或蒸汽吹灰易造成受压件损坏、磨损等缺点。
6、锅炉落灰斗下部采用双级锁气器实现烟气侧密封和全自动清灰,解决了传统锅炉靠人工清灰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缺点。
碳素窑余热锅炉含尘烟气经由凝渣管、过热器、对流管束、钢管省煤器后排出炉外。锅炉凝渣管由前墙水冷壁拉稀而成。过热器为水平悬吊式结构,分为高温段和低温段,采用中间减温布置。对流管束为顺排布置。采用烟气两次折流板中间折流以提高烟气流速并形成横向冲刷,提高了对流管束的传热能力。省煤器采用锅炉蛇形管,横向从刷错排布置。水冷系统的中间部分为膜式水冷壁隔墙,既增加了受热面,又提高了密封和安全性能。前后墙水冷壁也采用膜式水冷壁。
碳素窑余热锅炉 | ||||||
型号规格 | 额定蒸发 量(t/h) |
额定蒸汽 压力(MPa) |
额定蒸汽 温度(℃) |
给水温度 (℃) |
设计燃料 | 出厂方式 |
Q9/850-3.0-4.0/450 | 3 | 4 | 450 | 104 | 碳素窑、烟气余热 | 散装 |
Q15/850-5.0-4.0/450 | 5 | 4 | 450 | 104 | 碳素窑、烟气余热 | 散装 |
Q17.2/850-6.0-2.5/400 | 6 | 2.5 | 400 | 104 | 碳素窑、烟气余热 | 散装 |
Q23/905-10-1.6/260 | 10 | 1.6 | 260 | 104 | 碳素窑、烟气余热 | 散装 |
Q32/930-12-2.45/400 | 12 | 2.45 | 400 | 104 | 碳素窑、烟气余热 | 散装 |
Q35/950-15-1.25/270 | 15 | 1.25 | 270 | 105 | 碳素窑、烟气余热 | 散装 |
Q89/640-20-2.45/400 | 20 | 2.45 | 400 | 104 | 碳素窑、烟气余热 | 散装 |
QC57/1000-22-3.82/450 | 22 | 3.82 | 450 | 104 | 碳素窑、烟气余热 | 散装 |
Q51.4/1125-25-2.45/400 | 25 | 2.45 | 400 | 105 | 碳素窑、烟气余热 | 散装 |
Q69.5/1050-32-3.82/450 | 32 | 3.82 | 450 | 150 | 碳素窑、烟气余热 | 散装 |
QC84/940-35-2.45/400 | 35 | 2.45 | 400 | 105 | 碳素窑、烟气余热 | 散装 |
Q83.2/1000-36-3.82/450 | 36 | 3.82 | 450 | 105 | 碳素窑、烟气余热 | 散装 |
QC93.5/1100-42.4-3.82/450 | 42 | 3.82 | 450 | 104 | 碳素窑、烟气余热 | 散装 |
热搜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 75吨循环流化床锅炉 节能型循环流化床锅炉 内循环流化床锅炉 燃油燃气锅炉 水泥窑余热锅炉
在线订购